机械-活字印刷术可能源于契丹_0
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们都知道:我国4大发明之1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年间(公元1041⑴048年),由匠人毕昇总结历代雕版印刷的经验,制成了胶泥活字,最后实现了排版印刷。这不但是印刷史上1项重大的革命,这也是目前公认的史料记载。但是,2010年,在北京举行1次契丹文物精品展览会上,有1箱1440个契丹文石活字,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光。据相干人士初步推测,这批石活字制成时间大约在公元983年至公元1012年之间。紧接着,又有多位国内著名收藏家,前后倾巨资搜购到大量契丹文铜活字、泥活字,和大量契丹雕版与活字印刷的汉文或契丹文的印刷品,其中包括佛经、科举用书、医书等等。虽然这批活字和印刷品,还需国家组织专家最后认定,但如果推测得到充分论证,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有可能将大大提早。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志勇教授告知记者。据于志勇介绍,我国最早的书是刻写在龟甲牛骨上的,后来发展到刻写在竹简上。有了毛笔与墨后,人们虽然可以把书写到任何材料、任何地方,但不容易保管,而且不容易复制。受青铜器铭文的启发,人们把书籍内容写在木板上,雕刻出可以用于印刷的木版这就是最早雕版印刷,比用手写快多少倍。可是用这类方法,印1种书就得雕1回木板,费工费时,且没法迅速地、大量地印刷书籍,而要印刷1些字数很多的书籍,常常要雕好多年,1旦这些书不再重印,雕好的木板只用了1次就完全没用了。据《辽史》记载,辽太祖生前大约921年,就已用‘国字’印制出普及契丹大字的《字书》和部分儒家经典了。于志勇说,作为我国历史上1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,在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中,契丹前后建立了数个政权拆迁土地赔偿金有补偿吗,不但绵延了500多年,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。契丹文字有小字、大字之分。契丹小字1般在民间使用,是借用了回鹘文的拼音方法和汉字的反切法而创造出来的拼音文字。而契丹大字则整理颁行于公元920年,当时称为国字,1般用于国书、印章等正式公文违法强拆无证房补偿标准,是契丹人长时间与汉人生活融会进程中,借用汉字隶书增加笔画,借用偏旁部首,组成了胡字,整理而成的。有专家考证,为了普及和推行契丹大、小字和阿保机大德治国的方略,尽快印制出普及契丹大小字的《字书》和儒家经典,契丹人受印章刻制的启发,把印书需要的字都刻成1个个大小相同、高矮相同的单字印章,然后把它们按书籍内容排列,分段起首用空白字填充,把它们固定在结实的框架内企业拆迁款怎样分配,字下用泥或蜡垫平,上面用平板压平,再用火将泥蜡烘干,使活字结合成1块平整的活字雕版,上面涂好墨,就可以够反复印书了,这应当就是最早的石活字印刷术有人乃至大胆推测,契丹人刻制的契丹文活字应当是就地取材,选用了辽上京附近盛产的巴林石。于志勇认为,目前国内契丹文专家非常少,因此下结论说石活字是契丹人的发明还为时尚早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石活字的发明,引发了活字材料的广泛选择,前后有泥活字,木活字,铜活字,铅活字问世,这是人类文明史上1大光辉成绩。